当前位置:首页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现代汉语”课程展示
发布时间:2025-03-20 02:16:37   作者:
课程名称:现代汉语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

负责人:张田田

所属专业:汉语国际教育                       

所属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一、课程介绍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旨在培养“精语言文字、强文化交流、懂教育技术、重责任道德”的国际化应用型创新人才。

作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现代汉语》课程建设的方向和重点是帮助学生树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认同感、培养维护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的责任感、成为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者

二、课程建设思路

围绕学校培养精技术、重责任、国际化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办学定位,《现代汉语》课程所培养出的学生,就是以现代汉语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为基础,引导其通过认知其中蕴含的文化价值,继而外化为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言语行为,从而发挥现代汉语在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的语言安全功能。在设计过程中,除了着重知识、技能目标外,还根据新情况新形势(线上线下教学相融合)调整过程和方法目标,并将情感和价值目标融合进去,起到统领作用。教学目标可见图1: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增强现代汉语规范化的自觉意识。同时,通过现代汉语的学习,把握国际中文教学的难点、重点,用所学理论指导国际中文教学实践,为学生顺利开展国际中文志愿者服务工作,在实践中提升全球胜任力打下坚实基础。

 

三、课程设计与实践

课程思政的设计通过逐步深入的四个阶段——感知、共识、共创、分享,实现引导认知、形成共鸣、实践应用、传播影响的目标。从认知到行动、从个人到社会的逐步扩展,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使学生在课程思政的引导下,逐步成长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同时兼具全球胜任力的国际化人才。具体可见图1:

 

图1:《现代汉语》课程思政总体框架

从教学内容上看,通过提取主要内容和元素,将《现代汉语》确定为五大主要任务群,分别是:普通话训练任务群、造字法学习任务群、成语学习任务群、语法手段任务群和语言交际任务群,并通过典型的案例和分类整理的方法,达到知识的内化和吸收。具体可见图2:

图2:《现代汉语》课程思政五大主要任务群


教学方法上,将“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活动的主线,以学生为中心,打造“生学-师教”共同体,同时线上线下相结合,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具体可见图3:

 图3:《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方法

 

现代汉语词类划分标准为例,任何科学研究领域,分类都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汉语语法的学习,基石就是词类的划分。词类的划分标准一直以来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更为重要的是,关于标准的选取,从之前照搬照抄印欧语系的词类划分标准,到后来自主思考和分析现代汉语的词类特点,最终确定了适合现代汉语词类划分的标准。课程以此为案例,引导学生树立语言自信和文化自信,帮助学生树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了解其在国家语言规划、国家语言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


具体教学实施见下图4

 

4:以“现代汉语词类划分标准”单元为例的教学方法、手段设计

 

 

 

四、课程特色与创新

1、打造清晰可见的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本课程以职业的社会使命为逻辑起点,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专业的培养规格,引出专业总体思政目标。围绕目标、结合课程特点设计思政载体,融合体现职业因素、岗位元素和价值要素,思政板块与知识板块相结合,实现育人功能的润物细无声。

2、实施“活动+思政”资源开发模式

通过设计第二课堂系列活动,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开设“知华小课堂”两个大型项目活动为驱动,将课程思政元素和课程本身知识讲授、能力提升紧密结合起来。

3、创新多维度、立体式思政评价模式

通过能力、职业、价值三个维度学生、教师、学校三个主体,集过程与结果为一体,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并重,创建多维度、立体式的评价模式,解决以前通过较为单一手段进行评分的困境。

如在“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教学中,学生通过线上资源的自主学习,分组搜集新词新语,通过问卷调查、使用频率统计等方式探究这些新词产生的背景、动因,从语言学角度分析其结构特点,根据语言规范原则和数据统计追踪其发展趋势,从而让学生在活动中自觉增强维护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的责任感,共同构建文明健康的语言环境,并通过“知华小课堂”的“新词新语”栏目进行系列推送,实现学生能力的提升,多维度对学生进行考核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