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类别:实践类课程
负责人:刘岩
所属专业:国际商务
所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一、课程介绍
国际商务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国际商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良好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商务礼仪素养,能在跨国企业等从事商务活动的复合型人才。
商务礼仪课程在其培养方案中至关重要,能帮助学生掌握国际商务场合的礼仪规范,提升个人素养与形象,增强跨文化沟通能力,避免因文化差异导致的商务失误,是塑造学生职业形象、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促进商务交流合作、提高学生在国际商务领域竞争力的关键课程。
二、课程建设思路
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规格,课程定位于现代商务人士工作实践,系统讲授商务活动中的基本礼仪规范,使学生具备良好职业礼仪技能和素养,在此基础上内化礼仪文化育人的课程思政建设方向,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培养文化素养。
课程立足礼仪文化育人的课程思政设计思路,突出教学活动的关键载体地位,以一般商务工作流程为指导,重新整合教学内容,确定了“1个基础模块+3个专业模块”共八大工作任务,分别侧重商务礼仪通用知识技能和不同行业岗位的专业知识技能,与之对应地融合了中华传统礼仪文化普及、个人职业道德和文化素养提升等不同课程思政元素。同时,在育人效果评价中鼓励学生感受自我进步与提升,激发学生内驱力。自此,从育人理念设计、到育人过程实现、再到育人效果评价,使礼仪文化育人这一思政目标得以有效落地。
三、课程设计与实践
(一)礼仪文化育人理念的设计
本课程在传授学生商务礼仪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立足于职场中的礼仪规范,引导学生形成良好职业素养,立足于文明、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知礼、懂礼、用礼,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的选取与整合
本课程教学内容以商务人士的一般工作流程为横轴,以不同岗位的礼仪要求为纵轴,融入相适应的思政育人元素,使育人目标得以落地、落实,帮助学生成长为职场达人。
图1 《商务礼仪》教学内容主线设计图
(三)“教学练做育”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课程以学生合作学习为出发点,通过个体探究、小组讨论、集体合作寻找解决方案的路径,形成了将知识、技能与育人融为一体的“教学练做育”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商务交际礼仪为例,课程导入以身边不文明接打电话现象激发学生讨论,结合往届学生录制的视频引入新课讲授,请小组讨论总结商务电话、见面礼仪要点,其中包含“守时”育人元素的设计。最后学生集体合作、角色扮演正确的商务交际流程,实现了从个体探究、小组讨论到集体合作的问题解决过程,体现了“教学练做育”一体化教学模式。
(四)礼仪文化课内课外全面育人
课程的礼仪文化育人同步融入第二课堂,鼓励学生参加课外训练、实践活动、礼仪比赛等。学生将商务礼仪课程中的所学所悟融入实践,既体现了个人职业素养和礼仪风貌,也展现了课程育人成果。
四、课程特色与创新
(一)课程思政与教学目标的融合
课程立足于职场中的礼仪规范,以商务礼仪知识和技能为基础,融入与之相适应的职业素养与文化育人元素。例如,在商务拜访礼仪中,知识和技能目标需要学生掌握商务场合与人问候的礼仪规范,结合传统文化中“拱手礼、作揖礼”等内容,融入使学生知礼、懂礼,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引领目标。
(二)课程思政与教学内容的融合
课程确定了以职业素养为核心,以职业能力为载体,以职业精神为追求的设计理念,对整合后的教学内容(八大工作任务)进行细化,深挖每个任务中所蕴含的课程思政资源,在教学实施中有准备、有目的、精细化,使思政教学目标得以落地、落实(如图2所示)。
图2 商务礼仪教学内容细化图
(三)课程思政与教学实施的融合
重点突出“教学练做育”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练做”都可根据教学阶段和内容与“育人”相融合。例如,宴请礼仪的教和学中融入厉行节约、倡导光盘元素;商务文书礼仪的书写练习中激发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涉外商务礼仪的综合实践中融入文化自信等,都体现了全面育人的价值引领要求。
(四)课程思政与全面育人的融合
与辅导员共同督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我约束,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要求学生养成“五个习惯”:仪容仪表整洁的习惯、举止大方的习惯、使用敬语的习惯、面带微笑的习惯、致意问候的习惯,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