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
负责人:崔贞爱
所属专业:应用韩语
所属学院:外语与文化传播学院
一、课程介绍
《基础韩语I 》课程是应用韩语专业的一门职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着重讲述基础韩语的语言知识,使学生掌握韩语的日常基本表达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具备从事韩语相关工作的最基本职业能力。本课程是是面向高等教育低年级韩国语学习者的综合课程,也是为后续专业学习夯实基础的核心课程,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中级韩语课程奠定基础。
二、课程建设思路
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学好韩国语,做好中国人”为基调,从“家国情怀”和“个人品格”两个层面设置了课程的价值引领目标,将课程思政有效地融入韩语系列课程的建设中,培养学生用韩国语讲述中国故事的能力,通过相关教学活动提高专业学生的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会韩语、懂中国,使学生成为具有家国情怀和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高质量韩语专业人才。
<图> 课程思政建设思路
韩语系列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始于课程分析,通过分析教材挖掘出课程中的思政切入点,聚焦思政元素,进而确定具体思政内容,重建课程体系,以此为基础形成模块化内容,实施课程思政教学,并丰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三、课程设计与实践
分析教材并挖掘思政元素。课程教材由本课程团队联合其他学校共同编写,教材注重学生的任务导向相关职业能力,团队成员对教材中的思政元素进行梳理,并根据学生年级和思政内容的维度将思政点进行分类并融入了教材编写中。
思政内容融入教学活动。通过分析课程内容与教学活动,积极挖掘存在于具体知识点中的“表层”课程思政要素和贯穿课程始终的“深层”课程思政要素。如,在交通主题教学中,引入中国高铁建设和发展方面文本,让学生用韩语讲述中国高铁,弘扬爱国理念,增强学生对中国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具体实施设计课参考下表。
<表> 思政课程融入教学内容设计
思政目标 | 教学模块 | 思政元素 | 思政教育载体(内容) |
世界观 | 语音 | 文化自信 | 韩文创制前汉字在韩国的使用和汉字对韩文创制的影响 |
语言与文化 | 民族自信 | ||
人生观 | 校园生活 家庭生活 | 理想信念 | 引入校园生活当中,以学生谈论自己的理想为切入点 |
家国情怀 | 以“我爱我们的家”课文主题为内容,弘扬爱国情怀 | ||
价值观 | 社会生活 | 社会责任 | 课文以“让我们创造美好的社会”为切入,渲染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
职业观 | 职场生活 | 职业操守:爱岗敬业 | 从制作简历到面试的韩语准备过程中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
职业道德:诚实守信 | |||
职业精神:工匠精神 | |||
道德修养 | 传统文化 | 尊老爱幼 | 学习韩国的一篇传统民间故事“扔奶奶的爸爸”为导入,从反面进行尊老爱幼,发扬中华优良传统的道德教育 |
美风美俗 |
以实践活动强化课程思政教育效果。语言类课程具备实践性强和互动性强的特点,因此在课程中教师通过课程教学配套的课后实践环节,深化学生学习印象,提高教育教学效果。通过布置相关主题发表,鼓励学生自主收集资料,进行PPT发表或演讲,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对于如何发扬中国文化和树立正确价值观等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此外,结合同学互评和教师评价,深化学生思考,把课程思政的理念和元素自然融入教学实践,做到润物细无声。
四、课程特色与创新
1. 精准融入文化元素
在教材中挖掘与韩国文化相关的思政元素,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对比教学。例如,利用教材中的“小故事大智慧”“学文化观天下”板块,选取四字成语标注韩国语汉字词,让学生在学习韩语的同时感受中华文化。通过对比中韩文化,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2. 强化实践教学
设计与课程相关的实践活动,如韩语演讲比赛、中韩文化交流活动等,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增强学以致用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社区的中韩文化交流活动,服务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
3. 建立综合评价体系
在课程评价中,注重对学生思想道德表现的评价,将学生的团队协作、自律意识、道德行为等表现纳入评价范围。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等,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