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
负责人:潘海兰
所属专业:电子商务
所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一、课程介绍
基于本校办学定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精技术、重责任、国际化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电子商务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电子商务技术支持、数据分析和运营管理能力的应用创新型人才,本课程在技术支持方向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本课程从2017年起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以PBL项目带动教学为导向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教学,同时融入课程思政设计,对标家国情怀、学科素养、职业品质和团队精神四大课程思政指标。课程主要通过PBL项目贯穿教学过程来巩固理论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新技术的重要性和从事电子商务人员道德品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诚信、团结的意识。
二、课程建设思路
课程目标对标学科知识、数据素养、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四大毕业要求,基于此开展课程思政设计及建设。
(一)课程思政建设方向和重点
以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为引领,围绕七大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指标中的家国情怀、学科素养、职业品质和团队精神四大指标,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互动教学、创新多角色PBL项目式实践、大学生创新项目和学科竞赛类的第二课堂等不同角度的思政教学融入设计,实现电子商务系统项目文档制作全流程实践。
图1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指标
(二)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1)通过中国电子商务模式和应用的国际领先地位,增强学生坚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念(家国情怀);
(2)通过对课程项目的递进式研讨与实践,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开拓精神、敢于创新的革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学科态度(学科素养);
(3)通过对标企业岗位知识的教学内容设计,培养学生务实的敬业态度、同时树立明确的职业操守、形成自主的学习能力、践行勤勉踏实的工匠精神(职业品质);
(4)通过团队共同完成项目的方式,锻炼学生全面的团队意识、践行多样的领导艺术(团队精神);
三、课程设计与实践
本课程依据四大思政教学目标,匹配课程教学内容搭建“双线”全方位思政融合知识图谱(如图2)。
在设计思路上,基于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设定、依托PBL项目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将知识线与思政线“双线融合”,依托融合平台、课程思政活动和资源,达成思政育人目标,如图3。
图2 知识能力思政融合图谱
图3 课程思政总体设计思路
在教学理念上,课程基于产出导向的理实一体化教育理念,以课程思政为引领,以实现一个电子商务系统项目为主线,基于FD-QM标准(FD-QM高等教育在线课程质量标准)开展混合式教学,创新多角色PBL项目式实验要求,课程思政多维度贯穿项目周期对应的需求、规划、分析和设计阶段。探索目标达成过程化多维度考核评价机制,及时巩固拓展课程项目成果,引导学生参加课外实践与竞赛,从而使学生具备技术改变商业模式的思维、技术创新商业模式的能力、技术与商业结合高效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志向(图4)。
图4 课程教学理念
四、课程特色与创新
1.PBL+多角色项目式方法,过程化践行课程思政目标
通过问题导向让项目制作贯穿全学期,同时通过角色扮演来模拟真实场景,升级为“多角色PBL项目式”教学(图5)。整个项目过程注重锻炼学生使用各类信息化工具,引进企业导师进课堂,并能及时拓展项目成果。
课程思政四大目标通过项目阶段特点进行拆解,分别融入项目制教学全流程(图6),全方位整合课程知识点,并融入到教学与项目实践的核心“场景”和“环节”,实现课程思政建设的“全程”目标。通过团队项目的打磨和细化,在一次次的迭代中增强学生精益求精的做事态度,树立职业操守,践行工匠精神。
图5 多角色PBL项目式图
图6 课程思政融入项目
2.基于FD-QM标准的混合式手段,信息化助力课程思政互动教学
依照FD-QM标准进行线上线下教学改造(图7),创新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载体,实现多元渠道的思政元素渗透,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课前通过网络预习与查找资料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通过相关案例强化学生对国家政策的认同感,提高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信念,增强爱国意识。课堂中分别通过自学问题解析、重难点精讲和练习、案例式教学、生讲生评等方式开展翻转教学,增强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端正学生学习态度。课后通过团队线上线下研讨并汇总数据,记录成员的参与度,协同互助、共同进步。
图7 混合式教学路径图
3.引入校内外优秀资源案例,拓展第二课堂,提高学生创新和开拓能力
每年更新企业案例和学生优秀案例,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的学习,明晰电商系统从业人员的人格和道德规范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树立诚信意识。结合课外大学生创新项目和学生竞赛,指导学生对课堂项目进行创新型拓展,增加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勇于探索的开拓精神和敢于创新的革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