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Web项目实战”课程展示
发布时间:2025-03-20 01:21:32   作者:


课程名称: Web项目实战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

负责人:熊小华

所属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                      

所属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一、课程介绍

中高贯通计算机应用技术(IT技术服务)专业致力于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强调职业道德、诚信守法、团队协作与敬业精神。

《Web项目实战》作为中高贯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职业技能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运用主流服务端脚本语言进行网站Web项目的设计与开发能力。本课程是学生在掌握程序设计基础和网页设计知识后的能力提升课程,对于强化学生软件/网站开发技能至关重要。

二、课程建设思路

《Web项目实战》课程思政建设紧扣学校办学定位、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旨在实现以下目标:

(1)价值观塑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国家意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2)职业素养提升:培育学生的职业道德、责任感、荣誉感,以及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3)社会责任感增强:让学生认识到IT技术服务的社会价值,激发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4)创新能力培养:激励学生勇于创新,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课程深度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挖掘思政元素,将家国情怀、社会责任、道德规范、科学精神、工匠精神融入教学。介绍我国信息技术发展的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结合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教育,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思想政治素养。强调团队中的诚信、公正、合作精神,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三、课程设计与实践

1.课程思政的整体设计

《Web项目实战》课程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中。深入挖掘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形成了课程思政教学资源设计的“五策略”,具体如下图所示:

2.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在教学大纲中,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的定位,思政元素定位在家国情怀、社会责任、道德规范、科学精神、工匠精神等方面,从而做到激发学生的“四感”,即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职业敬畏感、团队归属感

附表为课程各个教学单元的课程思政体系。

教学单元

知识技能目标

素养目标

1教学单元:

搭建网站建设平台

了解Web概述、发展史、发展趋势,熟悉开发环境的搭建以及服务器的配置

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工匠精神;树立国家自信、民族自信和技术自信,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2教学单元:

PHP基础

掌握PHP的基本语法知识,搭建应知应会基础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坚忍不拔的性格,锻炼学生耐心、细致、有条理的工作作风,提升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3教学单元:

项目功能分析与数据库设计

理解项目的功能分析以及数据库设计,总体上把握项目

提供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4教学单元:

用户注册功能

由浅入深介绍注册功能,掌握表单创建、表单验证、头像上传和数据库访问四大任务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编码设计规范,不断完善网站内容和用户体验,培养工匠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等

5教学单元:

新闻分类与新闻信息浏览

核心业务设计,由具体实例到一般实例理解Web分层开发思想

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软件产品质量。提升团队合作精神,实现共赢发展

6教学单元:

用户登录与新闻评论、点赞

围绕Web用户身份识别,介绍Session和Cookie机制

培养诚实守信,行为合规,不拷贝他人的代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7教学单元:

网站首页显示新闻

分模块功能完善,统一页面风格

培养学生审美素质,促进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8教学单元:

网站后台管理功能

网站后台为网站运行提供基础保障,理解后台功能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感

激发“四感”: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职业敬畏感、团队归属感

3.改革教学模式,线上线下实现翻转和思政融入

依托上海市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将“课前预习――课中教学――课后提升”相融合。课前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已发布的、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思政素材,再通过课堂讲解以及演示等教学方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技能实践。教师根据课堂内容设计相关设计试题,将思政元素巧妙融入课后作业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平台,有效实施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拓展思政教育的时间和空间。

4.分层开展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逐渐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同时引导学生之间建立互帮互助和共享交流机制。

 

 

四、课程特色与创新

(一)围绕培养目标,立足课堂教学,将课程思政贯穿于每个教学环节

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对标行业、企业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职业素养,契合实际、抓住要点、紧跟时事,将思政元素融入每一个教学环节,努力做到将思政教学与专业教学高度融合,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二)围绕教学内容,深挖思政案例并动态更新,丰富课堂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在教学过程中,重点聚焦到激发学生的“四感”(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职业敬畏感、团队归属感)上来。

(三)围绕教学平台,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思政中的应用

工科课程囿于学时限制,可以通过课程在线教学平台,建设拓展阅读资料。丰富课程思政案例的形式,通过多媒体技术,以视频、动画等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提升学生的体验感和获得感。为了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讨论,将线上思政学习环节纳入课程考核,提升学生参加课程思政活动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