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课程思政领航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以“语”夯基,以“文”化人;技能远航,思韵悠长――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致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发布时间:2025-03-20 10:39:24   作者:教务处、国际教育学院

专业名称:汉语国际教育

负责人:张田田  张婷婷

所属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一、基本情况及思路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于2019年举办,2021年在学院党政班子的指导下,开展领航专业的设计、申报和建设工作,并在当年成功入选。2022年专业开始招收中文学历生,构筑中外学生共同学习、共同生活的育人平台。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立足国际教育学院的实际并充分挖掘国际中文教育的特色,以开发和建设“语言”和“文化”系列课程为抓手,从多个层面将课程思政育人功能与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有机结合,致力培养“精语言文字、强文化交流、懂教育技术、重责任道德”的国际化应用型创新人才。

专业将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贯穿于人才培养体系中,加强顶层设计,有针对性修订学生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寓价值引领于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之中,并对专业所有课程进行梳理,以领航课程为示范,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健全“显性+隐性”全方位教学体系,打造“课内+课外”立体化育人模式,努力构建全频谱育人机制。

二、总体设计及举措

汉语国际教育团队教师始终致力于夯基垒台,构建“设计-实践-考核-改进”闭环管理体系,全方位保障课程思政的实施。

(一)精准布局,着力构建保障体系

注重专业和课程的特殊性,根据学科专业中不同课程的特点和学生成长规律,制定《国际教育学院“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指南》,将思政元素纳入教学大纲修订、教材选用、教案评价全流程。建立“设计-实践-考核-改进”全链条保障体系,实施动态质量监控机制,保障教学质量。要求每门课程均挖掘课程思政亮点,整理课程思政资源。

(二)狠抓落地,细致勾画思政愿景

专业建设过程中,强调要将课程思政建设与专业发展、学生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课后实操演练紧密结合,利用校企合作、实践实习、学研项目等内容,夯实学生的理论文化知识,强化学生的语言文字实践应用能力,锤炼学生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让学生在学中练、在练中学,达到责任领先、学练结合、理实共进的目的。

(三)多线并进,全维考评思政质量

教师方面,团队教师定期组织课程展示、案例分享及教学方法研讨等活动,促进全体团队教师课程建设能力。并将思政育人成效纳入晋升评级与教学竞赛中,激发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

学生方面,通过中文水平考试(HSK)、汉语教学和志愿者服务,锤炼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实践能力;通过与高新技术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设计项目,助力企业产品出海,提升学生“中文+”能力;通过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挑战杯等竞赛项目、激励教师团队提高科研水平,形成同频共振、共建互惠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三、教学改革及成果

(一)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

为了更好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开拓教学思路,通过各级各类课程项目、产学研项目结合现实社会中的热点问题,使得学生在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培养其利用语言文化知识解决“中文+”问题的实践应用能力,积极树立语言自信和文化自信,成为传承传播中华文化的桥梁。

(二)课程建设的持续完善

对本专业的相关课程内容进行解构与重构,改变以往线性教学顺序,打破现有教材章节顺序,以“语言”与“文化”为核心的知识体系,纵向提炼出七大知识模块,对应本专业的六大基本课程思政元素。在整体知识模块的学习中,引导学生了解国情,增强自信,培养情怀。具体内容见下图1:

(三)综合水平的显著提高

专业教师通过校企协同、国际交流合作和科教同频共振,促进专业学生能力提高、全面发展。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职业能力明显提高,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显著增强。近三年,入选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团队1项,立项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项,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项。专业教师荣获校“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优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专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国家级、市级竞赛项目,在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启典阅新”上海市大学生阅读与写作大赛、“悦读中国”国际学生讲中国故事邀请赛、中华经典诵写讲比赛――“诵读中国”经典诵读大赛留学生组决赛等赛事中获奖达140项;共同组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36项,其中立项国家级5项、市级8项;在学校所属区域的小学开展中外语言辅导合作,利用自身专业特长创作受居民欢迎的公益好课,积极尝试“党建+社区服务”新模式。同时,专业毕业生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保持在100%,六级通过率达到70%以上;获国际中文教师证书、教师资格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等各级各类资格证书达52人次。通过课程思政领航专业的建设,专业学生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文化交流沟通能力、职业发展能力、责任使命担当能力等方面显著提升,成为助力教育国际化和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有生力量。

四、教研组织与实施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团队教师不断强化立德树人意识,围绕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维目标,紧紧抓住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教师队伍“主力军”,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通过树选优秀课程思政教师、“最美课堂”等活动,宣传可推广可复制的优秀经验做法,以点带面,营造“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良好氛围。

五、育人特色及亮点

专业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调动全员力量保证课程思政建设的高效进行。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积极推动课程思政工作的创新。课程建设方面,以课程思政为引领,将课程体系重塑为“语言文字”“文化传播”和“教育技术”三大板块;师资建设方面,积极打造“强科研、强教学、强服务”的“三强型”汉语国际教育教学团队;培养模式方面,借助教研平台引领、课程体系拓展、产教融合探索、特色活动激励等方式不断增加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推进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