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课程思政领航专业|产品设计专业: 打造“六维一体”生态链,浸润式育人显成效
发布时间:2025-03-20 10:18:23   作者:教务处、艺术与设计学院

 专业名称:产品设计

负责人:林晨晔、刘哲

所属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一、基本情况及思路

产品设计专业自 2018 年起率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通过系统化布局与标准化推进,形成了以专业体系化课程群为依托、“六维一体” 的思政总框架,并据此展开工作 。以OBE理念为核心,将思政要求融入人才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在顶层设计上,专业全面修订课程大纲,明确思政元素融入路径,实现专业思政体系与教学体系的深度融合。通过文化自信教育、爱国情怀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安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六大维度,打造“六维一体”生态链,结合艺术设计类课程特点浸润式育人,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和职业素养。例如,在文化自信教育中,以传统美学与上海“五个中心”战略为切入点,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在爱国情怀教育中,强化学生服务国家战略转型的使命意识。同时,制定《产品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细化课程群目标体系,确保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同向同行”,形成“目标-内容-评价”闭环,保障思政教育的系统性与协同性。

 

二、总体设计及举措

为保障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专业采取多维度措施。在人才培养目标中,明确将“文化自信、责任意识、创新素养”等思政要求嵌入培养方案,确保毕业生具备服务国家战略与社会需求的综合素养。课程体系上,构建“基础-核心-实践”三级课程群,强化思政目标与教学内容的映射关系。例如,《产品设计概论》通过职业道德与法治教育筑牢学生职业底线,而《专题设计ABC》则聚焦社会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评价机制方面,创新建立动态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结合学生成果与教师反馈优化育人效果。

图1:九大课程群思政布局分配

 

三、教学改革及成果

产品设计专业以示范课程建设为核心抓手,构建“课程群引领、项目驱动、成果转化”的思政育人模式,覆盖通识、专业与实践类课程,形成可复制的课程思政经验。

示范课程建设方面,专业打造“基础-专业-实践”三类标杆课程。在基础课《设计创新思维》中,教师聚焦老龄化、适老化专题,带领学生与上海剪爱公益组织创始人,在甘泉路街道共同举办讲座。此次活动实现了学术与实践的融合,助力学生深入理解适老服务设计,彰显了教育创新在关注社会热点民生问题方面的关键作用;专业课《产品设计B》围绕“中国智造”主线,在“智能家居设计”项目中融入绿色材料与低碳技术,结合企业评审与案例对比,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感;《产品三维建模与渲染》增设“材料碳足迹计算”模块,通过可回收材料选择与渲染技术应用,强化生态责任意识。实践课《专题设计ABC》联合公益组织发起“特殊儿童培训”项目,学生为自闭症儿童设计辅助教具,19件作品获公益奖项并应用于特殊教育,实现专业价值与社会责任统一。

图2: 师生共同参与了由校外行业专家――上海剪爱公益发展中心创始人,为产品设计专业课程举办的老龄化与适老化的专题讲座

    教改项目与成果方面,专业依托课题研究推动思政创新。林晨晔主持的上海市级重点课程《产品设计-B》获评“优秀”;《设计创新思维》与《设计表现基础》获批2022年市级重点课程,通过混合式教学打造“浸润式”育人模式。全国性课题《高校设计教育文化自信路径研究》提出“双创驱动、四维协同”理论框架,成果发表于专业教育期刊,为院校提供理论参考。《产品设计概论》以“设计伦理辩论赛”等创新形式,获校级优秀项目,显著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学生成果与社会影响方面,学生作品聚焦社会问题屡获国际奖项。“老年女性尿失禁康复理疗仪”(红点设计奖)、 “老年人膝关节按摩仪”(福祉大赛铜奖),体现老龄化社会关怀; “儿童天文立体书益智玩具”与 “家庭厨房消防产品”(中国好创意大赛奖项),分别关注科学启蒙与公共安全,彰显思政育人对价值观的深层塑造。

成果推广与资源建设方面,专业参与编制《课程思政案例集》,系统梳理“百年党史与设计故事”“无障碍设计与社会公平”等典型案例,为专业思政育人提供典型成功示范。

通过“课程建设-项目研究-成果转化-社会服务”四位一体的生态链,专业在提升人才质量的同时,为国家战略服务、文化传承与社会创新贡献专业力量。

四、教研组织与实施

基层教学组织通过制度化教研活动推动课程思政深化。建立课程群集体备课制度,落实“五个统一”(进度、目标、章节共性、重难点、考查方式),确保教学的系统性与规范性。定期组织跨课程研讨,优化教案设计,兼顾整体性与特色化。专项培训方面,教师参与“全国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培训会”等10余场活动,专业平均每两周举办一次思政学习交流会,学习最新精神同时,教师间分享优秀案例与教学方法。通过教研成果转化,团队发表思政论文2篇,获批校级教改项目6项,形成“理论-实践-反馈”良性循环,显著提升教师思政教学能力与课程质量。

五、育人特色及亮点

      专业以“三课堂协同育人”为特色,构建全方位思政教育模式。第一课堂采用案例教学与互动研讨,将抽象思政概念具象化;第二课堂邀请行业大师开展讲座,以亲身经历传递工匠精神;第三课堂组织社会实践与企业合作,如“老年关怀设计”项目,推动知行合一。公益与专业融合的“特殊儿童培训”项目产出19项获奖作品,获多家媒体报道,社会反响热烈。此外,《产品设计史》课程开设“百年党史与设计故事”专题,以设计视角解读党史,被“上海教育新闻网”等主流媒体关注,形成广泛示范效应。这些创新实践不仅深化了思政教育内涵,更凸显了专业在文化传承、社会责任与时代使命中的独特价值。

图3:教学团队成员参与牵手艺术彩虹特殊儿童培训

产品设计专业通过系统化布局与创新实践,构建了“全课程覆盖、全教师参与、全链条协同”的课程思政育人模式,为设计类专业的思政教育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中展现了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