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1日下午,现代汉语课程思政教学研讨会在国际教育学院会议室16-103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旨在探索如何在“现代汉语”课程中有效融入思政教育,推动语言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责任担当的高素质人才。研讨会由张田田教授做主题讲座,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与并分享了各自的教学经验与思考。
一、现代汉语课程概况:国际中文教育框架中的汉语本体部分
现代汉语课程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面向国内外的汉语学习者,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现代汉语的语言技能,并通过语言学习促进文化交流。本课程不仅关注语言的基本技能,还强调教育技术的应用与责任道德的培养,致力于培养具备语言精通、文化理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和道德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
课程的教学目标涵盖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价值观三大层面。通过对现代汉语的深入讲解,学生能够在语言的学习中获得文化认同,增强责任感,成为新时代的语言教育践行者。
二、现代汉语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突破点
在“现代汉语”课程的思政教学中,教师们着重从语言的创新性和活跃性入手,探索如何利用新词新语的教学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的变革与文化的发展。课堂内容不断更新,尤其注重对当代流行词汇与网络语言的分析与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语言变迁背后的文化内涵与社会价值。
课程的设计不仅关注语言本身的传授,还着重挖掘和维护语言中的思想政治元素,尤其是通过语言来反映国家发展、社会变革及文化传承的脉络。教师们认为,语言教学的思政元素应当从“新”出发,围绕时代热词和社会焦点问题展开,激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
三、课程建设目标
本次研讨会张田田教授分享了《现代汉语》课程在思政教育实施中的三大建设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通过课程内容的设计与实践,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国际中文教学技能,培养学生在实际教学中灵活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过程方法目标:
将线上与线下教学结合,通过过程化考核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度与综合能力,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而非仅仅是结果,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实践能力。情感价值观目标:
在语言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注重情感教育与价值观的引领。通过语言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认同感,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并鼓励他们成为文化传承的践行者。
四、《现代汉语》课程特色与创新
本课程的创新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指标三个方面。教师们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精心设计了多个任务群,如“普通话学习任务群”、“造字法学习任务群”、“成语学习任务群”、“语法手段任务群”和“语言交际任务群”,并针对性地开展语言实践活动。尤其是在新词新语的教学中,教师们注重培养学生对时代语言的敏感性与分析能力,让学生不仅能够学会语言技能,还能理解语言与社会、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
此外,课程还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研和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获得锻炼和启发。
五、课程实施成效
本课程自实施改革以来,经过三年运行,得到了来自学校督导、学生和同行高度认可。团队教师科研教学能力有所加强,育人意识明显增强,思政能力有所提升。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较高,评教反馈好。在教学成果和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有所突破,与课程相关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有5项,其中有1项立项了国家级。
六、总结
通过本次研讨会的分享与讨论,教师们一致认为,“现代汉语”课程的思政教学路径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不仅在语言知识上得到了提升,而且在思想政治素质方面也有了显著的进步。通过对语言的深入挖掘,学生们不仅增强了对语言文化的认同感,还逐渐树立了责任担当,形成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们将继续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课程内容,强化思政元素的融入,进一步提升各门课程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教学质量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