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贯彻全国及上海市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构建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体系。近年来,获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9门、课程示范团队11个;建设校级重点改革领航学院2个,特色改革领航专业5个,校级领航课程108门。不断强化领航学院辐射效应、夯实领航专业育人根基、发挥示范课程标杆作用,系统推进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深度融合。为充分发挥领航学院、领航专业、示范课程的引领作用,展示学校课程思政建设阶段性成果,特推出课程思政领航系列专题展示,持续分享学校课程思政优秀实践和案例,共享经验和智慧,以进一步推动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同频共振,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学院,于2021年入选为校级课程思政领航学院。学院充分发挥教师育人主体作用,坚持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相统一,以领航课程为点、领航专业为面,立足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挖掘校内外育人资源,点面结合,内外联动,将课程思政融入课程教学各环节和教育教学全过程。
一、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全程融入课堂教学
1. 整体设计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细化人才培养目标体系。2021年以来,学院围绕课程思政建设内容,全面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课程思政中的价值引领、知识探究、能力建设、人格养成等要素融入人才培养方案。细化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中落实价值引领,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2.以领航课程为点,发挥领航课程示范引领作用。学院以领航课程为重点,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训、作业考核各环节,切实提高课程思政内涵融入水平。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专题研讨、举办教师沙龙进行经验交流。如,上海市一流课程、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材料成型综合实践》负责人苑文婧,国家级一流课程、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智能装配训练》负责人周丰旭等分别围绕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实践经验作专题分享。
3.以领航专业为面,建立课程思政集体教研制度,形成共识凝练特色。充分发挥教研室、教学团队、课程组等基层教学组织作用,建立课程思政集体教研制度,开展经验交流和培训。在领航专业内推动课程思政集体教研制度和培训常态化,根据不同专业的特色和优势,促使专业内课程思政理念形成共识,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政资源,全面提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能力。
4.结合工程认证建立可持续改进机制,形成专业认证融合课程思政新模式。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形成专业认证融合的课程思政新模式。把课程思政建设成效作为本科教学评估、专业认证、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教学绩效考核等的重要内容,使课程思政与专业认证的价值引领要求和德育标准密切结合。
二、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体系,分类推进课程建设
1. 突出专业特色,结合专业特点加强课程思政内容建设。以专业类别为基础单位,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研制课程思政教学指南,建立课程思政操作规范,形成育人特色。
表1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内容体系建设
课程类别 | 教学方法和策略 | 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
专业基础课程 | 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 | 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
专业课程 | 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 | 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
专业实践课程 | 学思结合、知行统一 | 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 敢闯会创、亲身参与 | 增强创新精神、创造意识和创业能力 |
社会实践类课程 | 教育和引导学生弘扬劳动精神,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相结合,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 | 在实践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 |
2. 研制课程思政教学指南,形成课程思政操作规范。全面修订课程教学大纲,研制课程思政教学指南,制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自2021年领航学院成立以来,每年1月和6月开展课程教学大纲修订审核工作,目前已实施6轮,覆盖所有专业的专业课程。
三、健全课程思政工作体系,全面保障育人成效
1.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质控激励机制。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和激励制度,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专业教学评价组、教学督导监督课程思政教学运行的职责与功能。用好评价导向,制定课程思政评价标准,每学期开展规范化的质量评估,在教师职称评聘、评优奖励中作为重要考核要素。定期开展各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交流机制、课堂效果听课评估机制;定期开展师生和用人单位调研问卷,追踪实施效果;定期开展师生座谈会,及时总结反馈实施经验。
图2智控学院课程思政工作机制
2. 强化教师培训,不断提升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学院各专业坚持开门办思政,积极加强在编专业教师的培训和培养,通过组织新进教师参加学校培训、举办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胜任力培训、开展师德师风教育等,不断提升专业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
3. 挖掘校内外育人资源,携手拓展课程思政第二课堂圈层。学院积极挖掘和拓展课内外、校内外课程思政的育人资源,立足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挥校内外专家和校友作用开展课程思政。各专业邀请企业负责人、专家、校友等,通过授课、讲座论坛、指导创业实践、创新项目、毕业设计等方式参与课程思政。在实践中探索课程思政内外联动的新模式和新途径,强化育人实效。
图1 智控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整体设计
近年来,学院不断加强领航学院、领航专业、领航课程的建设工作,截至目前,课程建设方面,共立项市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4项,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项目3门,获批校级课程思政项目25项,校级课程思政领航课程建设70门,形成一批示范性强、可推广的专业类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成果。
课程思政教学也得到了学生的高度认可:
21智造A2龙利娟同学表示,《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英文)》课程中,张飞老师通过皮带输送机滚筒传动装置设计项目,巧妙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在分析传动效率时引导我们思考绿色制造的社会责任,在三维建模阶段强调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意义,培养我们的家国情怀。在轴承选型环节,老师以国产高铁轴承研发案例,生动诠释了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这门课使我既掌握了参数化设计、有限元分析等专业技能,更深刻理解了机械工程师应具备的社会担当和职业伦理,为成为新时代“中国智造”的践行者打下坚实基础。
23机电A3揣忠奇同学表示,《现代工程制图》中,汽车变速箱关键零件的绘制练习是学习主线。从最初的草图勾勒,伍晓榕老师就严格要求线条规范,每一笔的起止、轻重都关乎零件尺寸的精准,让我深刻领悟到严谨细致在汽车制造中的关键意义,也培养了我对待专业一丝不苟的态度。绘制复杂的发动机装配图时,伍老师分享国产汽车比亚迪等品牌崛起过程中,工程团队攻克制图难题、实现技术创新的奋斗历程,让我深切体会到团队协作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价值。这门课不仅让我熟练掌握二维、三维汽车零件图的绘制技能,更让我明确作为智能制造专业学生,在推动中国汽车工业高质量发展中所肩负的使命与担当。
24机械A3的王昱皓同学表示,在《人工智能应用与实践》课程中,孙博文老师通过分析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快速发展,如“中国智造”战略和国产AI技术的突破,增强了我们的国家意识和文化自信。在实践环节中,老师引导我们利用AI工具生成文本,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生成内容的逻辑性、准确性和伦理问题。这一过程让我深刻认识到,人工智能虽然能够高效生成内容,但其背后依然需要人类的智慧与判断。通过这门课,我认识到我们不仅要掌握先进技术,更要以道德情操和法律意识为指引,确保技术应用的正当性和社会价值,为推动科技进步和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